【編者按】
母親是如此偉大,她們孕育著下一代,也在時代的舞臺上發光發熱。今天是母親節,本期家訪,記者走進兩個家庭,請母親們站在聚光燈下,講述她們的故事。
她們中既有用藝術傳遞希望、資助貧困孩子的“舞蹈媽媽”,也有投身公益服務、用法律守護母親愛與權益的“律師媽媽”。在她們身上,我們不僅能看到職業女性的堅毅獨立,更能體會到作為母親,所散發出的溫暖和細膩。
這些母親守護的不僅是自己的小家,還將正能量傳遞給了更多孩子和媽媽,正如那句話所說的——“你當溫柔,且有力量”。
關鍵詞 希望
舞蹈媽媽
助貧困孩子圓舞臺夢學生們叫她“蔡干媽”
●出鏡家庭
蔡麗曲,32歲,蔡麗曲舞蹈學校創始人,蔡麗曲舞蹈婦女微家巾幗志愿服務隊隊長;丈夫江忠立,33歲,退役帆船運動員;女兒江一諾,7歲
●地址 同安區五峰村
●心愿 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跳舞,讓舞蹈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明亮的風景
廈門日報記者劉少敏(右2)采訪蔡麗曲(左1)及其丈夫江忠立(右1)、女兒江一諾(左2)。
廈門網訊(文/廈門日報記者 劉少敏 圖/廈門日報記者 盧劍豪)一身黑絲絨連衣裙,挺著即將臨盆的身孕,蔡麗曲整個人仍透著一股優雅和活力。很難想象,就是這樣一個“90后”媽媽,不僅創辦管理著一家有著9個校區的舞蹈學校,還兼任翔安區新圩鎮婦聯副主席。
“可能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吧。”蔡麗曲笑著迎客入座。蔡麗曲說,自己是翔安新圩人,幼時家中貧苦,屬于但凡扶貧基金進村就有份的人家,她自己又長得黑,自卑靦腆,也沒有漂亮裙子,每年“六一”兒童節只能看別人跳舞??刹帖惽臓敔斠恢备嬖V她,人一定要自強自立,鼓勵她幫大人干活賺零花錢。
小學三年級那年,蔡麗曲用攢下的3元“巨款”購買了人生中第一盒音樂磁帶,放學后借用班級錄音機自編自舞。班主任被她的努力和天賦打動,鼓勵她登臺表演、為班級編舞,就這樣,蔡麗曲漸漸登上屬于她的小舞臺。2008年,蔡麗曲成為福建站奧運花車寶貝;報考省藝校系統學習舞蹈后,她又先后到青海、海南等地尋找自己的舞臺。
2013年,戀家的蔡麗曲決定回廈工作。一開始只是兼職做舞蹈老師補貼家用,慕名而來的學生越來越多,她便租了一個60平方米的小店面。“地點很偏,對面就是殺豬場。刷墻,安裝把桿、鏡子都是親朋好友幫忙弄的。”
2014年,蔡麗曲和丈夫步入婚姻,很快有了身孕,但就在此時,因為與合伙人意見不合,她一手創立的舞蹈教室卻關停了。
“當時心力交瘁,我女兒36周多就早產了。”女兒江一諾乖巧地旁聽著媽媽的創業故事,蔡麗曲摸了摸她的發頂感嘆道:“那時候根本顧不上一諾,好在她真的很乖。”一出月子,蔡麗曲就忙著把工作室重新開起來,不上課時就開著車,讓母親抱著孩子跟她到處去進修聽經營管理課,利用上課間隙給孩子哺乳,晚上還要編舞練舞,經常凌晨兩三點睡,早上六七點就要起床。丈夫勸過她不要這么拼,可蔡麗曲有自己的規劃,她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。
在她的努力下,工作室發展成舞蹈學校,校區也越來越多,如今已經擁有70多名教職工、3000多名學生。事業穩定后,蔡麗曲幫父母把住了四代人的泥瓦房換成了小洋樓。照顧好家人后,她又把目光投向了回饋社會。多年來,蔡麗曲不僅為700多名貧困家庭、低保家庭以及老家新圩籍的孩子提供學費減免,因此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“蔡干媽”;她還組建了一支超600人的志愿服務隊,將藝術、舞蹈、公益服務融為一體。她的愛心甚至走出廈門,走向千里之遙的甘肅臨夏——蔡麗曲主動報名結對,并以學校名義帶領團隊援建了永靖縣劉家村巾幗家美愛心超市。
“福建省巾幗志愿者十大感動人物”“福建省最美基層婦聯主席”“福建省五星級志愿者”……這些榮譽背后,是金錢、時間、精力的無私奉獻。丈夫江忠立雖然嘴上說著不理解,可對她這種“倒貼錢”的行為卻從未阻攔,只要沒出差,他就會擠出時間幫蔡麗曲做飯、開車,做好后勤工作。
“他不浪漫,可對我是極好的。”說話間,江忠立端來一盤剛從院里摘下的樹葡萄,因為妻子愛吃水果,江忠立就在同安家中小院種滿了十幾種果樹。蔡麗曲摸了摸鼓起的腹部,臉上洋溢著幸福,感嘆道:“我時常覺得現在的幸福都是舞蹈給我的,也是社會給我的,很自然地就想把這份力量傳遞給孩子們。”
關鍵詞 守護
律師媽媽
女兒眼中的溫柔母親用法律守護更多母親
●出鏡家庭
盧玉瓊,46歲,福建天衡聯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,思明區婦聯兼職副主席,曾入選福建省新時代巾幗志愿服務“十大感動人物”;丈夫肖光波,47歲,福建明嘉律師事務所律師;大女兒肖子悠,12歲,學生;小女兒肖子玥,8歲,學生
●地址 思明區禾祥西路
●心愿 希望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;希望市民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,自己的工作得到越來越多人認可
廈門日報記者羅子泓(右1)采訪盧玉瓊(右2)及其丈夫肖光波(左1),女兒肖子悠(左2)、肖子玥(左3)。
廈門網訊(文/廈門日報記者 羅子泓 實習生 林子瀅 圖/廈門日報記者 盧劍豪)你眼中的媽媽,是什么樣的?肖子玥撲閃著大眼睛,脫口而出:“我媽媽很溫柔!她是律師,常常要幫別人解決問題。”肖子悠坐在書桌前思索了一會兒,慢條斯理地告訴記者:“媽媽在吃晚飯時也會接工作電話。最長的一次,打了兩個小時。”
聽到女兒們這樣評價自己,盧玉瓊嘴角上揚,笑出聲來。姐妹倆說得“很準確”——她是一位母親,也是一位扎根法律行業24年的法律工作者。
2015年至今,盧玉瓊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,積極擔起律師的社會責任。她先后擔任思明區反家暴中心的公益律師,在媒體、社區和學校等地化身法律宣講員、調解員等,為市民提供普法、釋法和法律援助等公益服務……迄今為止,累計提供法律公益咨詢服務300多小時,參與法律宣傳活動上百場。
盧玉瓊談及一次令她印象深刻的社區法律服務。“一位八旬阿嬤希望去逝后海葬,找我咨詢立遺囑的相關法律事宜。”盧玉瓊回憶說。老人的兩個女兒都很孝順,也明確表示,會尊重母親意愿。那么,老人為何要堅持立遺囑?交流后,老人道出原委:其他親屬不一定能接受海葬。立遺囑后,她既能了卻心愿,也能更好地保護女兒,避免她們被親屬責難。
這次經歷,讓盧玉瓊感慨萬分,更堅定了有關財富傳承普法宣傳的決心,努力用法律知識幫助“媽媽們”傳承愛,“媽媽的愛是無私的,她們總想竭盡全力愛孩子、保護孩子。生前的妥善安排,是給親人最好的愛的守護。”
婚姻家事案件繁瑣復雜。從事法律相關公益服務時,盧玉瓊不僅要從當事人講述中理出頭緒,為她們提供法律建議,還得從母親的角度予以勸慰。前不久,盧玉瓊就和工作伙伴以法服人、將心比心,幫助一位職場媽媽與前夫達成調解,讓父母雙方都有相當的照顧、探視時間,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條件。
律師這么忙,要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?“我們是‘雙律師’,在家不談工作。”肖光波說。“還好啦,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沒有明確界限,但一定要給孩子留足陪伴時間。”盧玉瓊說。晚上需要加班時,她會把電腦帶回家。有時候,孩子做作業,她工作;還有時,她會等孩子睡覺后,再捧著電腦工作到深夜。
媽媽的努力,姐妹倆都看在眼里。采訪過程中,她們時而依偎在盧玉瓊身邊聽故事,時而充當“小助手”,下樓接客人,燒開水泡茶……“接觸過不少家庭糾紛后,我更懂得了家庭生活的不容易,要寬容相待,且行且珍惜。”盧玉瓊說,也希望越來越多媽媽們能增強法律意識,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。